【健康报】人胆管内的华支睾吸虫被真实记录

2024-02-18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匡铭教授和胃肠外科中心蔡世荣教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华支睾吸虫在人体胆道中的活动情况,通过极为罕见且珍贵的影像资料,直观、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华支睾吸虫的习性。

      肝吸虫感染是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疾病,主要与地区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匡铭教授和蔡世荣教授团队在对乙状结肠腺癌合并胆总管结石、胆道扩张的患者开展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联合胆道镜探查术时,观察到了活虫在胆道内蠕动。经鉴定,活虫为一类肝吸虫——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感染多由人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引起。人类食用带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后,囊蚴会在十二指肠中被消化液激活并孵出。脱囊后的幼虫进入胆总管循胆汁逆流,在胆道、胆囊或肝脏中发育为成虫。大多数肝吸虫急性感染都是无症状的,不易被人察觉。

      治疗肝吸虫感染的主要手段是服用吡喹酮和阿苯达唑等药物。论文中提及的患者在手术恢复后接受了吡喹酮治疗和乙状结肠腺癌辅助化疗。

      华支睾吸虫感染是胆管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感染者的胆管癌发病率是未感染者的6~10倍。匡铭教授和蔡世荣教授团队还开展了华支睾吸虫感染对肝内胆管癌患者临床预后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会明显缩短患者的生存期并抑制免疫治疗的响应。

 

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戴子浩

报道链接:http://jkbshare.183read.cc/article/5307225/5.html

报道日期:2024-02-07